“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这是浙江农林大学森林培育学科党支部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党员教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凭着丰富的学识、严谨的作风、朴实的“三农”情怀,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
一到暑假,浙江农林大学森林培育学科创始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方伟教授都会让新招的研究生提前来校,一对一谈心,介绍学科历史和文化,赠送《人品至上》和《细节决定成败》两本必读书,讲解和示范实验操作要领;每年寒假,他还亲自下厨,请留校过年的学生来家吃年夜饭。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吴家胜说:“作为一名教师,我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教育好他们,才能为国家培育一代代从事‘三农’科研和服务的接班人。”他所指导的学生多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
老师们的悉心栽培让学生们茁壮成长,该学科人才培养更是硕果累累。近五年来,本科生出国留学和考研率突破50%。学科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培养了全国林科十佳优秀毕业生、梁希优秀学子陈佳妮,浙江省服务欠发达地区优秀志愿者张勇孟等一批先进典型。
老师们温情关怀,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学生们也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感悟着做人、做事的道理。
去年年底,由浙江农林大学100多名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创廉政舞台剧《郑义门》,在该校影剧院进行专场演出,吸引了1000多名师生和当地干部群众前来观看。
“这是一节在舞台上的思政课。”参加表演的同学们纷纷说。结合现代舞蹈艺术与传统话剧特点,利用戏剧、音乐、歌伴舞等艺术元素,参与表演的100余名师生将“郑义门”《以法齐家》、《家法如山》、《俭以持家》等故事幽默呈现在观众面前,风趣而又引人深思,充分展现了“家风”和“规矩”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也成为浙江农林大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尝试。
上个学期,农林大公共管理132班的陈可、刘琳等最8名同学一下课就聚集在一起——大家忙着商量如何让制作历史微电影《东京审批》。制作这部微电影并不是几位同学的业余爱好,而是他们正在上的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要环节。根据这门课程的安排,所有上这门课的同学,除了要在课堂上学习理论外,还需要通过演小品、做调研等各种形势的实践,陈可和同学选择了用微电影这种受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展现自己对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个片段的理解。
通过几天的努力,陈可和同学都觉得收益良多:“为了制作好这部微电影,我们查看文字材料、视频材料,为了确保更加真实地展现当时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事件影响以及相关的知识都进行了恶补,可以说制作完成了这部微电影后,我们对整个中国近现代进行了多遍的梳理,比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更好。”
此外,还有不少同学利用各种思政理论课的实践环节,走向社会、走向田野,去开展实践、去进行调研、去体会历史发展、去感受传统文化,并完成一份份关于就业、关于文化、关于环境、关于心理健康、关于体育锻炼的调研报告和评论。风景园林132班的张润在完成《昆明恐怖事件评论》后深有感触地说:“为了完成这篇评论,我学习了大量关于法律的知识,可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学得都要做。这样的上课方式,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