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大家清澈而热切的眼神,充满对浙江大学的期待,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正如三十多年前的我一样。”这是浙江大学2016级本科新生的开学第一课——由校长吴朝晖带来的《为未来而学习》。
他动情地说,大学教育正在快速改变过去的传统,学习目标正在发生变化,学习方法正在发生变化,学习空间正在发生变化。全面创新的时代迎面而来,正在改变未来人才需求的结构,改变未来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未来学习的模式。
一直以来,浙大将立德树人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立身之本,党委书记和校长带头为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在“办怎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上坚定清醒、知责有为,坚持将思想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通过组织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浙大办好“学生节”,深入开展“红色寻访”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两腿粘泥上党课”,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浙大坚持开展“育人强师”“红色寻访”“重走西迁路”主题教育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用“两腿沾泥上党课”的形式在师生中开展生动的党史国情教育。浙大传媒学院大三学生姚敏侣曾参加赴井冈山的寻访活动,他说:“红色精神不仅停留在书本上。实地寻访使我认识到,传承红色血脉,感悟革命精神,勇担报国使命,这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据了解,仅2016年初的寒假,浙大就有1600余名学子分赴全国寻访红色记忆。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一支思政工作骨干队伍。浙大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思政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国际联合学院辅导员吴行是一名入职仅两年的辅导员,但对“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已感触颇深。他说,思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不是刻板的文字与定义,不是抽象的概念与逻辑,而是真真切切“润物细无声”的存在。
辅导员作为具有教师与干部双重身份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边连接一线学生,一边连接思政学科理论。“辅导员也应当积极参与到思政课改革中,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求是学院蓝田学园辅导员姚明明说。
寝室是浙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阵地。浙大的“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要求一位教师对接一个学生寝室,多途径关心学生成长发展。从校党委书记、校长、院士、“千人计划”学者到普通教职工,浙大教师全面参与“新生之友”工作,把教学相长、人生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新生之友”项目获教育部思政司组织的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特等奖。